2014鹽水蜂炮
(時間|地點|交通管制|接駁車|注意事項)
鹽水蜂炮習俗的由來
Taiwan Lantern Festival ─
Yanshuei (Yanshui) Beehive Fireworks Festival
日期:
2014年2月13日~2月14日
地點:
鹽水鎮、武廟、鹽水國中等地。
主辦單位:
台南縣政府民政科
連絡電話:06-390-1188
開車前往鹽水蜂炮會場:
自國道一號高速公路,新營/鹽水交流道下,
往鹽水方向約5-10分鐘即可抵達鹽水。
搭乘大眾輸運前往鹽水蜂炮會場:
(高鐵/台鐵)
搭乘高鐵
嘉義高鐵站下車→
轉乘嘉義高鐵至新營火車站接駁車→
轉乘新營客運到鹽水
(約每半小時為一班次,所需時間約15分鐘)
搭乘台鐵
於新營火車站下車→轉乘新營客運到鹽水
(約每30分鐘為一班次,所需時間約15分鐘)
2014鹽水蜂炮交通管制/停車資訊
鹽水蜂炮交通管制區周圍,有臨時停車場可供停放,包括:
由新營交流道(復興路)往鹽水方向車輛,
可停放於新營工業區內道路兩旁,
概估可停放3200輛自小客車,
距離鹽水蜂炮交通管制點步行約5-15分鐘。
由南74線(朝琴路)及台19線往鹽水方向車輛,
可停放於岸內糖廠,
概估可停放700輛自小客車,
距離鹽水武廟步行約10分鐘。
鹽水蜂炮機車停車場規劃
於新營區復興路、台19線、
朝琴路及新營工業區道路兩旁。
鹽水蜂炮習俗的由來(維基百科)
鹽水蜂炮是台灣元宵節時著名的地方民俗活動,地點在台南市的鹽水區,所謂鹽水蜂炮是指許多沖天炮組成的大型發炮台,點燃時萬炮齊發,有如蜂群傾巢而出,故稱「蜂炮」。
曾經繁華一時的月津港,指的就是現今的鹽水區,「一府、二鹿、三艋舺、四月津」(台南.鹿港.萬華.笨港)道出清朝時期的台灣四大商港。(於「一府、二鹿、三艋舺」之後添加「四月津」係鹽水地區文史工作者之說法,此種說法亦見於台灣其他「古代時為海港」之地區之文史工作者社群中,例如「一府、二鹿、三艋舺、四笨港」)。因港成鎮的鹽水,八掌溪與急水溪分別自北與南兩方流經鹽水,透過八掌溪,原為內陸港的鹽水區,可經由布袋通往台灣海峽,貿易的興盛為鹽水帶來了一段風光歲月,也造就的不少知名的貿易商,當時稱往來於台灣海峽兩岸之間從事貿易的商人為「郊商」。也證明當時月津港畔繁華一時的景象。不過百年來的沿海陸化及河道淤積嚴重,港口機能不再,商船航道變成地區排水系統,月津港則成了鹽水區家庭廢水的集水塘。
鹽水區靠近海,多住以討海為生的漁民,來自中國福建沿海,蜂炮的活動可能起於清光緒11年,鹽水區上感染瘟疫流行,居民基於民間習俗,向當地的「關聖帝君」(關公)祈求平安,並依占卜結果,在元宵節晚上,請出廟中的周倉爺做開路,關聖帝君殿後,一路燃放炮竹,繞鎮一晚,後來遂演變為一個傳統,起初全鎮各村都在元宵節前後為時三天燃放炮竹,後來逐漸改為各村輪流放炮竹的形式。
近日的鹽水蜂炮已成為政府規劃的大型活動,並配合歷史和觀光將古時的街道復原,2006年台南縣政府就將鹽水區的三福路設成古炮街,串聯街上的商家用古法製作鞭炮,如竹捲炮、單管復古式煙火等。於2007年更以長達13公里的連珠炮火龍傳奇,希望挑戰新的金氏世界紀錄,但因同時點燃五條路線,且途中鞭炮熄滅一次,致使難以認定長度,因而無法如願創紀錄。
基本的作法是以木條釘製大型支架,可從二尺到二十尺高,再將沖天炮排滿在木架上,可從幾千支到一萬幾千支沖天炮不等,接著將沖天炮的炮心連接起來,組成了炮台(或稱炮城),再加以外觀裝飾,黏貼色紙,組成人形、動物型等。通常家族會動員家人一起製作蜂炮來參加活動。
鹽水蜂炮的路線由鹽水區上的武廟前開始,進行遶境全鹽水區的活動。原本遶境活動為元宵節當日開始,為期一天,後因遶境時間過長而將鹽水區劃分為幾個區域,並安排為兩天的遶境行程,因此目前的鹽水蜂炮活動時間為農曆正月十四日上午八時開始,至隔日元宵節午夜過後方全部結束。在遶境活動當中,神轎抵達門前後,才會開始推出自家的炮台。主人拉開紅布,撕下炮台上「恭祝 關聖帝君 聖誕千秋 弟子某某某叩謝」等字樣的紅紙,在神明面前與金紙共同焚燒祝禱後,便正式引燃自家的炮城,讓遶境神明點收蜂炮。
參加蜂炮活動的民眾應準備完整的保護裝備以免受傷,包括全罩式安全帽(頭)、圍巾或毛巾(脖子)、棉質或牛仔外套長褲、手套及平底鞋或運動鞋,切忌穿雨衣等可能融化或起火之衣物。將全身保護完畢後,再殺進戰場,參加此炮聲隆隆、火光不斷的民俗慶典。由於有多年的遊客受傷經驗,近幾年已經禁止使用聲光效果十足之塑膠製的沖天炮,並在慶典之後規劃大型的垃圾清掃活動。2008年6月27日被指定為「台灣文化資產」之民俗類。
以上資料來源: 維基百科
鹽水蜂炮習俗的由來(台南觀光旅遊局)
以下資料來源:台南縣政府
鹽水蜂炮的習俗始自清領時期,相傳光緒11年(1885年)夏天,鹽水地區發生大瘟疫,上千名街民死亡,地方民眾祈求神蹟降臨,最後武廟關聖帝君降旨遶境降魔,指使元宵夜由周倉爺前導,關帝神轎押陣護隊,信徒尾隨繞走疫區,沿途燃放炮竹直至天明。遶境結束後,鹽水疫情就此消退,民眾感念神恩,每年元宵夜沿襲成例,演變為今日赫赫有名之蜂炮盛會。追逐蜂炮須特別注意自身安全,蜂炮場面固然壯觀刺激,危險性亦高,安全設備必須備齊,以防眼睛灼傷、耳膜震破等意外發生。 (以上資料:來自台南觀光旅遊局)
(一)蜂炮解說介紹:
透過蜂炮模型介紹蜂炮施放之前的製作程序,包括炮城的整理、清潔、曝曬、組裝、架設、蜂炮裝填、淨香爐除穢等重要儀式,以及架設炮台的傳統禁忌,並現場教育宣導蜂炮施放的安全觀念,使參與者對蜂炮有全面而完整的認識與瞭解。
(二)炮城組裝體驗:
由指導員帶領參與者,依炮台組裝程序,親自依序完成一座炮台的組裝,使參與者體驗組裝一座炮台的種種辛勞與趣味。
(三)炮城施放:
由參與組裝人員親自於施放現場進行施放,實地體驗放射鹽水蜂炮的刺激感,感受鹽水蜂炮火力十足、艷光四射的獨特魅力。
(四)探訪民俗、古蹟:
走訪鹽水老街、尋覓傳統街屋、港道遺跡、古老行業與先民生活風貌。
參加鹽水蜂炮注意事項
(1)患有心臟病、高血壓、精神性等疾病者,
請勿報名參加鹽水蜂炮。
(2)參加鹽水蜂炮活動全程嚴禁煙火。
(3)需自備安全裝備:
1.全罩式安全帽、
2.棉質外衣或夾克、
3、棉質牛仔長褲、
4.棉質(或真皮)手套、
5.棉質口罩、
6.棉質毛巾、
7.長筒運動(休閒)鞋。
為了安全起見須裝備齊全,應戴上全罩式安全帽,並穿著高領束袖棉質厚上衣,下擺紮入褲子,避免鈕扣式上衣,脖子部分以圍巾包住,以免蜂炮由空隙進入,另戴上厚質棉紗手套,腳部束口式棉質厚褲子,厚質棉襪,高統、厚底安全鞋並戴口罩,阻隔蜂炮造成之懸浮微粒。若嫌安全帽太悶熱,可以帽子、護目鏡、口罩替代,最高原則就是將全身緊緊包裹,盡量不要有任何部位曝露在外。
自行開車參加鹽水蜂炮:
新營交流道下往鹽水方向,
沿172縣道往西行約2.6公里即可到達
(武廟位於武廟路上)
搭車公車前往參加鹽水蜂炮:
在新營站下車,
再搭新營客運前往鹽水區。
鹽水蜂炮活動附近美食:
銀峰冰果室/林家老店鹽水肉圓
百年麵煎攤/鹽水點心城豬頭飯
三代祖傳碗稞/鹽水豬頭飯/阿三意麵
阿桐意麵/顏清安意麵
/鹽水豆簽羹/八角樓當歸/鹽水煎包
鹽水蜂炮活動附近景點:
八角樓/月津港‧聚波亭大眾廟/武廟
鹽水橋南老街/鹽水區第八社區
(以上資訊來源:台南觀光旅遊局)
以上鹽水蜂炮活動資料整理自網路
若有版權問題
請留言告知 以便刪除
留言列表